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学子黄兰茜:信仰的味道

传承红色基因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4-01-19

读懂中国 • 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思政课㉓

读懂中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今天

“读懂中国·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我们一起来听听

金融学院本科生

黄兰茜讲述

《信仰的味道》


点击视频观看

↓↓↓



主讲人简介

黄兰茜,曾获评“最美团支书”,所在班级团支部成为学校唯一一个进入湖北省百生讲坛的活力团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活力团支部、先进团支部。大二时,黄兰茜和团队伙伴一起,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斩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等13项创新创业奖项。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

《共产党宣言》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第一个伟大纲领

1920年

陈望道凭借着手中的

一本日译本和一本英译本

在一间柴屋内

将其翻译成中文

点燃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大地传播的薪火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左)和马克思所写《共产党宣言》草稿仅存的一页(头两行字为马克思夫人燕妮所写)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



一天,陈望道在家里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加点儿?”他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发现他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



1920年4月底

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

5月 陈望道将

《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

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

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

信仰的味道需要传播

需要讲述




黄兰茜的家乡闽东,也是一个英雄曾战斗过的城市。在上世纪的这片土地上,闽东人民艰苦奋斗,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创建了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闽东革命纪念馆也成为了弘扬闽东红土地文化的重要阵地。1989年,闽东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莅临开馆典礼。



▲闽东革命纪念馆


从小学到高中

纪念馆里的红色声音

曾无数次走进黄兰茜的校园

2020年

黄兰茜成为了纪念馆的

第一位青年大学生志愿宣讲员


▲黄兰茜在闽东革命纪念馆


然而

闽东革命文化历史的传播

起初并不顺利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回忆实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中这样写道:“一九八三年闽东之行,老区人民尚未摆脱贫困,也没人承认闽东是老苏区、老根据地;我向中央写了书面报告,中央发了1984年第八号文件”。



闽东革命纪念馆的馆长

也曾和志愿宣讲员们说

“这些历史、文物的工作,别人不做,我们自己要先做起来。”


在闽东革命纪念馆

黄兰茜逐渐向一名

合格的宣讲员成长

历经42次宣讲活动

累计服务418小时

身在传承红色基因的中南大

黄兰茜也找到了

志同道合的伙伴


▲黄兰茜带中南大的同学们去到闽东革命纪念馆


从大一至今

每年寒暑假

黄兰茜都带领志愿队的成员们

回到家乡

在闽东革命纪念馆

传播青年的声色声音



▲闽东革命纪念馆的志愿宣讲员们


闽东革命纪念馆的

志愿宣讲员的队伍逐渐庞大

从2020年的3位志愿者

到2022年的132人

看到家乡的革命文化能传播出去

黄兰茜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黄兰茜(左二)在闽东革命纪念馆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

因为墨汁里浸润

信仰的味道

新时代的青年

要做好新时代马克义主义理论的

继承者和传播者

品尝信仰的味道

牢记信仰的味道

传承信仰的味道

用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

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中南师说㊲ | 陈泰良:践行二十大精神——循序做大绿色技术创新专利转移转化的范围与规模效应理论研究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周年,追“锋”正当时!雨润芳草,万物清明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我校为师生打造理论学习“终身书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视频|杜鹏 彭佳

编辑|熊津钰

审核|崔桢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金融学子黄兰茜:信仰的味道

传承红色基因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